我的位置:首页 > 科学知识 >

《人工智能助力,开启系外行星探索新篇章》

2024-10-17
来源: 迷上科学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从未停止。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葛健教授带领的国际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在宇宙探索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数据中发现了 5 颗超短周期系外行星,为人类认识宇宙带来了新的曙光。image.png

  超短周期系外行星的发现,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自 2011 年首次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测光数据中被发现以来,这些行星就给行星形成理论带来了独特的机遇和挑战。它们的存在为行星系统的早期演化、行星之间以及恒星与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例如,这些超短周期行星很可能不是在其当前位置形成,而是经历了复杂的轨道迁移过程。它们的起源可能涉及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与原行星盘、主星的潮汐相互作用等。然而,由于人类对超短周期行星的了解还非常少,样本量太小,很难精确了解它们的统计特征和出现率。

  葛健教授团队的这项新研究,为寻找超短周期行星提供了新方法。在佛罗里达大学计算机系李晓林教授的激励和启发下,葛健教授尝试将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应用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释放的测光数据中。经过近 10 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第一份收获。要在海量的天文数据中找到极其稀少的新发现,并非易事。这需要发展创新的人工智能算法,并进行特定训练,使人工智能能够快速、准确、完备地探寻到那些在传统方式下很难找到的稀少而微弱的信号。

  此次发现的 5 颗超短周期系外行星中,有 4 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距其主星最近的最小行星,类似火星大小。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宇宙中行星多样性的认识。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乔西・温对这项技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超短周期行星拥有出乎意料的特性,为我们理解行星轨道如何随时间变化提供了线索。

  人工智能在天文学领域的应用,正逐渐改变着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天文学家处理海量的数据,提高发现新天体的效率,为我们揭示更多宇宙的奥秘。

  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中,人类虽然渺小,但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让我们不断前行。每一次新的发现,都让我们更加接近宇宙的真相。这些超短周期系外行星的发现,不仅是科学上的突破,更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和不懈追求的体现。

  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科技创新和突破,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无论是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其他先进技术的应用,都将为我们开启更加精彩的宇宙探索之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对宇宙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