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科学知识 >

《广州考古:萌趣文物与历史传承的奇妙交织》

2024-10-20
来源: 迷上科学

 在广州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考古工作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不断开启着通往过去的大门。近日,一场名为 “砥砺奋进 再续华章:新时代广州考古发现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 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拉开帷幕,为人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image.png

  展览中,两件 “一级文物” 格外引人注目。汉代陶鸮形五联罐,由五只可爱的 “猫头鹰” 组成,仿佛是从两千年前穿越而来的萌物。四个罐子和中心一小罐以泥梁衔接,罐子造型仿猫头鹰,盖子是 “鹰” 头,双眼和尖尖嘴巴清晰可见,罐身刻划双翅及尾巴。关于它的用途,虽暂无实证,但人们不禁猜测,它或许是用来装食物、调味品,又或者是胭脂水粉。这件独特的文物,不仅在造型上独具匠心,其表面泛红的迹象还让人推测它原先可能有施以彩绘,只是在岁月的洗礼中剥落成为素面。由它衍生的文创手机支架,更是成为文创爱好者们心心念念的 “小可爱”。

  另一件一级文物南朝青釉鸡首壶也毫不逊色。壶流处雕刻的鸡首,鸡冠、眼睛和肉髯拙稚中透出生动。这件文物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精美的工艺,还在于它有确切的纪年。同一墓葬出土的墓砖上明确刻有 “元嘉十七年”,让人不禁想起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叹息的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里的 “元嘉” 正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仿佛为这件文物自带了一段背景音乐,增添了浓厚的历史韵味。

  除了这两件一级文物,东山大墓出土的漆木器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一组西汉漆耳杯、漆璧、漆器座,经过修复后,深色漆面上饱满勾勒着圈圈红纹,向世人展现着两千年前的雍容美貌。1996 年发掘的东山大墓是一座西汉时期的大型木椁墓,出土了漆、木、陶、玉、铁、竹各类文物 430 余件(套)。其中的漆木器包含多种类型,还有 “千秋万岁” 等 300 多个漆绘及刻画文字符号。2016 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湖北省博物馆对其中的 31 件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本次展出了其中三件,让人们得以一窥两千年前的辉煌。

  这场展览不仅仅是一个 “物件展”,更是广州考古工作 “全流程” 的生动呈现。展览用五大板块 “法规护航”“考古发现”“文物保护”“海丝申遗” 和 “传播传承”,展示了新时代广州文化遗产事业的快速发展。广州市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五六千年的人类活动史和 2200 多年的建城史,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一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相继公布实施,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可移动文物、考古遗产、文物建筑等重要文物保护成果的展出,以及 “广州市文物一张图综合应用系统” 等文物信息化亮点,让人们看到了广州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在 “海丝申遗” 板块,出土的珠饰、玻璃器、各类陶瓷器见证着广州自秦汉以来持续不断与海外地区交往交流的历史。而 “传播传承” 板块,依据一级文物设计的文创产品,更是让历史文化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广州考古界的这些 “显眼包”,以其萌趣的造型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使者。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触摸到两千年前的生活气息,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这场展览也让我们看到了广州考古人的辛勤付出和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情。他们不仅在田野中 “上山挖墓”,还在实验室里进行文物保护修复,推出公众研学和文创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历史文化。

  在新时代,广州考古工作者们砥砺奋进,再续华章。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让广州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展览,感受广州考古的魅力,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