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九天再出征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在凌晨 4 时的西北大漠,墨色如幕,寒意袭人。然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却灯火通明,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这片苍茫寂静的土地。这里,正见证着又一次伟大的航天壮举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5 年前,我国第一艘神舟飞船从这里起航,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征程。如今,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再度从这片土地奔赴中国空间站,“70 后”“80 后”“90 后” 航天员齐聚 “天宫”,实现了中国人在太空的第五次 “会师”。这一历史时刻,注定将在载人航天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问天阁,这个承载着无数梦想与期待的地方,在 10 月 30 日凌晨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圆梦园广场上红旗飘扬,欢送人群早早地在道路两侧排成了长龙。1 时 37 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这里举行。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身着乳白色舱内航天服,缓缓走出问天阁南侧门。他们向欢送人群挥手致意,人群中也响起了热烈的口号声。这是中国人第十四次出征太空,每一次的出征,都是一次对未知的勇敢挑战,都是对航天梦想的不懈追逐。
指令长蔡旭哲走在中间,他曾在首次飞天后表达了重返太空家园的愿望,如今,仅仅 22 个月后,他的愿望再次成真。他深知,自己的每一次飞行都离不开祖国和人民的托举。宋令东,这位从空军战斗机飞行员转变为航天员的 “90 后” 男航天员,期待着将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王浩泽,我国目前唯一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从科研人员到航天员,身份虽变,但航天报国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
在欢送人群中,86 岁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挥舞着国旗,为航天员送行。从敦煌到酒泉,几百公里的距离,却连接着千年的飞天梦想。从画在洞窟里的飞天到真正的飞天英雄,这是中华民族对太空探索的传承与延续。
“出发!” 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许学强的一声令下,三名航天员领命出征。他们从这里踏上了逐梦九天的征程,每一次的挥手道别,都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次全新突破。
6 公里外的发射场,长征二号 F 遥十九运载火箭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组合体在夜色中熠熠生辉。4 时 27 分,0 号指挥员赵磊的口令响彻发射场区,火箭拖曳着长长的尾焰拔地而起,直刺苍穹。这一刻,大地震颤,人们的心中充满了激动与自豪。赵磊和他的团队,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有条不紊地执行着每一个指令,确保发射任务的万无一失。
在塔架不远处的东风发射场数智中心,工程师胡永刚和他的同事们正密切关注着各项数据。这里的实时监控设备和无人机巡航,为发射场提供了全面的监测,确保任务的高效稳妥开展。而在测控站,工程师王录忙碌地工作着,他参加了自神舟一号任务以来的所有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却从未现场看过发射。对他来说,坚守岗位就是对航天事业的最大贡献。
与此同时,文昌航天发射场正为天舟八号任务稳步推进。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也在为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努力训练。从大漠酒泉到滨海文昌,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现代的航天壮举,中国人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止。
火箭隐入夜空,化作星光一点。但人们的热情并未消退,他们深知,这只是新征程的开始。长征二号 F 遥二十运载火箭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已经进入待命状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为航天员的安全保驾护航。
我国的运载火箭以 “长征” 命名,这不仅是对红军长征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太空探索艰巨性的深刻认识。在这片大西北的戈壁滩中,先辈们留下了 “干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的誓言。如今,新一代航天人正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书写着中国航天的壮丽篇章。
逐梦九天再出征,星辰征途永向前。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将在太空探索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