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天文学知识 >

《人工智能助力,开启超短周期行星探索新征程》

2024-10-15
来源: 迷上科学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从未停止。10 月 14 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从中国科学院传出:科研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发现了五颗直径小于地球、轨道周期短于 1 天的超短周期行星。这一重大发现,犹如夜空中绽放的璀璨烟花,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又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image.png

  超短周期行星,一直以来都是天文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这些行星以极近的距离环绕主恒星运行,体积小、质量轻且表面温度极高。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观测的难度,到目前为止,人类仅找到 145 颗超短周期行星,其中半径小于地球半径的仅有 30 颗。这使得我们对超短周期行星的了解极为有限,其统计特征和出现率也难以精确掌握。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勇于创新,设计出一种结合 GPU 相位折叠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正是借助这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他们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恒星测光数据中成功地发现了五颗超短周期行星。其中四颗行星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距其主星最近的最小行星,大小类似火星。这不仅是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更是天文学家首次利用人工智能一次性完成搜寻疑似信号和识别真信号的任务。

  这些超短周期行星的发现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它们为行星系统的早期演化、行星 - 行星相互作用以及恒星 - 行星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例如,潮汐力和大气侵蚀等现象在这些行星上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显,为我们深入理解宇宙中的物理过程提供了宝贵的样本。同时,这一发现也对行星形成理论研究有着重大意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对行星形成机制的认识。

  此次发现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天文海量数据中探寻微弱信号的广泛应用潜力和前景。在过去,天文学家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和处理数据,而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新工具。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快速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天文学家们更迅速地发现那些隐藏在宇宙深处的奥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的天文探索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它将与传统的观测手段相结合,为我们揭示更多宇宙的秘密。而这五颗超短周期行星的发现,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科学突破,让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向着未知的领域勇敢前行。

  总之,这次利用人工智能发现五颗超短周期行星的成果,是人类探索宇宙征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而不懈奋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