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之光,照亮科学之路》
在临港滴水湖畔,一场别开生面的 “科学第一课” 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青少年们对科学的好奇之路。这里,孩子们带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与 “最强大脑” 们相遇,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上海进才中学的张姝桢为研究氢和土壤的关联种下康乃馨,吴淞中学的许芮在顶科探索营中发现光学的趣味,市北初级中学的王茗铄从古人航海记录中萌生数据解读历史的课题。他们的探索正如 2024 顶科协奖 “生命科学或医学奖” 得主杰瑞米・内森斯所说,孩子们是天生的科学家,只要好奇心被激发,就会有意外惊喜。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泉水讲述了教育底层逻辑的变化。在他创立的钱学森力学班,人才选拔模式为 X 型学生打通了 “第二条成才通道”。一位大一新生挑起了做放在血管里的发电机的大梁,本科生甚至能 “领导” 博士后。钱班学生的成才方式各异,这背后是数智时代教育逻辑的转变。人生的高度取决于梦想,在全球寻求颠覆性创新的当下,更需要以梦为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也认同教育模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他的网上课程吸引了众多学生。
1998 年沃尔夫物理学奖得主迈克尔・贝里以彩虹为主题,揭示了科学探索的无尽奥秘。700 多年来,彩虹的秘密从未被完全探索完。一个新问题,去除引力透镜影响后彩虹的本来面目是什么,看似简单却可能是新科学的催化剂。贝里的演讲让许芮深受触动,她对光的热爱促使她不断探索,而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成为开启新科学的钥匙。83 岁的贝里为听清青少年的提问走下讲台,这一刻,他只是一个充满好奇的普通人。
“科学第一课” 的课堂上,还有熟悉的身影。邹一鸣,从 2020 年至今,五堂 “科学第一课” 从未缺席。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众多科学家的签名,见证了他的科学之路。他的 “自来熟” 性格让他结识了许多科学 “同路人”,如王少甫和张铭熙。好奇心让他们相遇,也成为他们通往成功的路径之一。
“科学第一课” 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场点燃好奇心的盛宴。在这里,孩子们的好奇所照之处,万物皆是科学。教育底层逻辑的变化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老问题成为新科学的催化剂,而一本延续五年的课堂笔记则记录了科学之路的坚持与追求。
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让我们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因为它是照亮科学之路的明灯。让我们期待更多的青少年在好奇的引领下,踏上科学探索的征程,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