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专业:开拓人才培养新路径》
在当今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时代,高校微专业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新星,逐渐在教育领域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微专业以其 “小而精” 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选择,培养学生 “一专多能”,成为人才培养的新趋向。
上海理工大学的微专业 “智能绿色车辆” 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快速成长。研究生张文天通过校企双方老师带教,在直观了解电池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实操能力,还解决了实际问题。该校首批研究生微专业吸引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跨专业修读,充分体现了微专业的魅力。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微专业的建设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秋季学期增设微专业后,报名火热程度超出预期,甚至需要增加面试环节。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也纷纷开设不同类型的微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中山大学的微专业有两种实现形式,其特点是虽 “微” 但不失 “专业” 的性质,是优中选优的系统化课程模块。一些微专业还列出了明确的修读条件,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更好地适应学习要求。
微专业在课程与培养模式设置上更加多样。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邓栩瀛修读了管理学院的跨学科微专业,他希望通过跨学科学习,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他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为主修学习提供了有益补充。南信大的微专业设置注重就业实操导向,包含专业实践环节,让学生在项目驱动的形式下,培养跨学科运用能力。企业导师和工程师的参与,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修读微专业呢?浙江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马陆亭表示,微专业是对专业教学的一种修正和弥补,具有修读时间相对少、较为灵活的特点,适应就业市场变化和学生兴趣点、人生规划的弹性需求。学生需要真正感兴趣、有自驱力,并且在保证主修专业学习、学有余力的条件下选择微专业,作为专业知识、能力、素养的拓展和延伸。南信大也准备扩充微专业规模,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中山大学教务部主任陈省平认为,微专业不 “挑” 学生,只要愿意且学有余力的都可以修读,学生在修读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兴趣点,与主修专业相互补充。
总之,高校微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兴趣、开拓视野、精于实操的平台,与主修专业共同赋能人才培养。它打破了传统专业的界限,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深造中更具竞争力。随着越来越多高校对微专业的探索和实践,相信微专业将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