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不宜改为地球科学课之探讨》
在教育领域,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2023 年全国 “两会” 期间,关于将中学地理课改为地球科学课的建议引发了广泛的讨论。10 月 28 日,在西南大学召开的 “中学地理课育人价值论坛” 上,专家学者们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原院长王建通过大量调研指出,中学地理课不宜改为地球科学课。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代表性国家或地区普遍开设中学地理课程,虽有部分国家或地区同时设立与地球科学相关的课程内容,但并未出现地理课改为地球科学课的现象和趋势。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中已安排了一些地球科学的内容,这体现了对学生多学科知识培养的考量。而中学地理课程有着独特的价值,它是中学教育中一大类内容的概括和综合,如同 “天地人” 的代名词,将天文、地学和人类社会紧密联系,阐述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若将中学地理改为地球科学课,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一方面,会引起社会认知的偏差或歧义,导致中学课程关系的混乱。另一方面,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征的新地球科学学科体系仍在完善过程中,存在方法、标准等多方面问题。而且地球科学研究局限于行星尺度,不能完全涵盖地理学研究的全球、区域、局地尺度范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实际需求有差距。
王建认为,加强地球科学教育可以通过中学科学和地理课程来实现。中国中学的课程体系已较好地体现了地球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未来的主要任务是统筹好科学和地理课程中有关地球科学的内容,让地质学、天文学等方面的专家更多地参与到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建设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也强调了地理科学的重要性。地理科学是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在推动国家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地理学在疆域国土管理、国情记录等方面展现出 “经世致用” 的价值。中学地理课程与高校地理学科虽侧重点不同,但都应以推动国家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课不宜改为地球科学课。中学地理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和独特地位,它不仅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全球视野。而地球科学教育可以通过优化现有课程体系来加强,实现科学与地理课程的有机融合,共同为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服务。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每一门课程的价值,谨慎决策,以更好地满足国家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